東海回憶錄 — 合唱團(一)

(前言:昔日民謠合唱團指揮老友, 畢業近25年之後, 藉Facebook又取得聯繫,以此為記)

前回說到我在東海的第一天晚上,學長帶我們這群無主新生,到女生宿舍找我們工工系合唱團指揮林怡文(音樂三, 大家以老姊稱呼)出來逛校園,偕行的還有指揮小老虎(音樂二)。往東海湖的途中,小老虎唱他們音樂系的創作曲,調子已不復記得,歌詞是『你當一科,我當兩科….』在此以前我從未接觸過讀音樂的人,沒想到他們都是很活潑的!在這逛校園的途中,我聽說了東海每年上學期都會舉辦系際杯合唱比賽,工工系不但囊括最多次冠軍,而且已經成了傳統, 一屆一屆的傳下來, 所有工工系新生都經此洗禮。 學長保證練唱時叫苦連天,比賽後終生難忘!(回到寢室後,說起有關合唱一事,沒想到我這孤鳥竟有此第一手消息。而且還見過指揮與伴奏)

隔天開始就是新生訓練,典禮中東海聖樂團(成員多是音樂系學生)唱東海校歌,女生團員穿鵝黃色連身長裙,我一眼就認出團員中指揮老姊(林怡文),這點其實不難,下文分解。聖樂團唱的真的是沒話說,東海校歌是名作曲家李抱忱作品,沉穩中帶著優美。這裡要離題說一下東海校歌:

美哉吾校 東海之東
挹重溟之巨浪
培萬里之長風
求仁與歸主
神聖本同功
勞心更勞力
專業復宏通
貫精麤於內外
東西此相逢
美哉吾校 美哉吾校
永生之光被四表
立心立命 立人極於無窮

照官網的說法,

本校校歌以孫克寬教授所作之詞為基礎,經中文系同仁共同斟酌修訂……這首校歌將本校基督教教育理想、中國文化精神、勞作制度、通才教育、融合東西文化的立校精神,表露無遺。但完成後卻因「求仁與歸主,神聖本同工」一句引起嚴重爭論,周聯華董事長乃於四十八年十月十二日的第三十八次董事會議上聲明:「去年所採用之校歌業經決定不用,此後學校無論在任何集會之中亦不再唱。」延至六十四年十月始經董事會重新決議為本校校歌。

我以前讀徐復觀雜文,讀到他及中文系教授因歌詞一事受到校董會極大壓力及責難,由此可證,校歌寫成竟可擱置十六年,才再度啟用。期間壓力不難想像。

校歌教唱是由一位在校牧室工作的音樂系女校友負責,學姊好像是姓呂(?),完全美聲唱法。我後來才知道該學姊也好像擔任過民謠合唱團的指揮。

室友劉惟中的姊姊歷史三,男友是工工三學長同時也是民謠合唱團團長,我們有了這重關係,就放膽去民謠試唱,雖說試唱其實就是分部,(我對這是老土)沒去之前還是有點膽怯。試唱是在音樂系最大的一個小演奏廳,也是民謠團練的場所。試唱其實也蠻簡單的,我本來以為還要讀譜,其實只需要「mi-i-a-a-a」的往上(下)唱, 就算分部完成了。我們一行四人,我分在tenor其餘的都在bass.

初進民謠,其實唱的不是民謠,而是兩首在國父紀念館舉辦的大專合唱比賽歌曲:指定曲「國父遺囑歌」及自選曲「中國人」。 國父遺囑歌的歌詞自然就是國父遺囑,一字不多,一字不少。是我聽過屬於難聽的合唱曲。全曲為了表現莊嚴氣度,使用最多的就是全音符。4/4拍的歌,一小節可以配上好幾個字,要如何分配就看指揮的詮釋!

說到這就得介紹指揮廖智慧(音樂三)。現在到網上搜尋「廖智慧」,看到的大半是都是「聲樂家廖智慧」,另一半則是在個團體推廣合唱活動。真是與有榮焉。說回我一個菜鳥在Tenor,我看其他三人在Bass「成群結黨」好不羨慕,於是一天我鼓起勇氣跟指揮說,我小要換到Bass。指揮說我們唱一下,於是我又「mi-i-a-a-a」了一下,指揮聽了說:你的音色很好啊,就留在Tenor吧!還有你跟我以前一個學弟很像…。她不知道這對我是極大的鼓勵!我受到鼓舞就繼續留在Tenor。

合唱社團每個學校都能有,指揮是由音樂系聲樂學生擔任,當年做的到的學校可能不多。東海雖然不大,但是能有音樂系,實在是蠻可貴的。我從沒聽過現場的「美聲」唱法,所以初聽指揮示範唱的時候,蠻震撼的。有一回指揮要開演唱會,我們當然要捧場,我到場一看,哇,原來是很盛重的!(可見我當初多沒概念)指揮穿連身禮服,還小露一些(當然以現在的標準,可能屬於是滴水不露)演唱的歌曲可說是古今中外都有,想來這樣才可以顯示歌唱家的功力。

回憶這些往事時,才想起好像民謠有去淡水指揮家玩過。細節已經記不清處了。此外又想起許多學長、學姊:(試寫看看)歐東義、劉曉亭(後來當選為活動中心會長),萬水平,王馨(下任團長),傅惠萍(唱月琴比美鄭怡)、伴奏(不記得名字,但一頭長髮,適合拍洗髮精廣告)。

 

 åº•下相片攝於國父紀念館,比賽當日

 

 

 

 

 

 

未完,續合唱團(二)

驟雨

早上突然來的一陣大雨
還有隱隱雷聲
女兒起床後說
好高興
本來以為要上學
才想起來是星期天

龜去殼空

被烏龜脫下來的殼會是什麼樣子
我以前從沒見過
這回托「烏龜獵犬」小熊的幫助
能夠知道這個秘密

 

藍天白雲與蟲子

藍天白雲

很久以前抓過一隻這樣的「螞蟻」,不過那時抓到時它已經怪死了。這回抓大一活生生的,與一個AA電池對照一下,大家可以想像他的大小。

更正 :其實這是一種(雄)蜂

 

 

 

花間的蜜蜂

 

紐約三部曲 The New York Trilogy

看完這本書了!如果說這個三天的週末做了什麼特別的事,那就是終於讀完這本小說了的第三篇! 這是我讀的第二本Paul Auster的小說,「紐約三部曲」顧名思義是三(短)篇小說組成,全書完成於1984,接近於三十年前了。這三十年人類生活因為電腦與電子通訊變化了許多,但是這樣的一本小說依舊讓人覺得新奇充滿懸疑。說懸疑似乎把這小說貶抑成一般奇情偵探小說。書是同學小馬推薦的,他的部落格『女兆』連結在右邊。

 

 

The train has left the station 火車已經離站

今天做了一個簡報,結尾時我以俗語The train has left the station (火車已經離站) 作為結語。火車一旦離站,意味事情已在進行當中,要做任何改變已不可能。你看阿湯哥,一會希望火車慢下來,一會希望火車快一點,總結一句太晚了。有什麼事該做的,趕快做,一旦火車開了就沒法了!

Train has left the station

與龍嫂看電影

走進放映廳,立刻嚇了一跳!舉目望去坐滿了女性觀眾,好像是女性團體在辦活動。我像隻誤闖叢林的小白兔,不敢再肆無忌憚的張望,怕引起大家的注意,連呼吸都嫌大聲,只得緊挨者龍嫂趕快找到位子坐下,這才看了看仔細。此時離開眼還有十來分鐘,可是已經坐滿近九成,看來開演時一定是滿座。遠方有個年輕男子,跟女友一起來;他似乎顯得有些無奈。女性觀眾中又以中年女子居多,我們前方四、五個重量級的女子一字排開,開心地交談,言語中透露出對電影的迫不及待。淺意識中我彷彿見到她們已將手帕、衛生紙握好在手中,就等那煽情,不溫情,的一刻到來,好派上用場。開始了,終於開始了。甜美的女主角,可愛的女孩,動人的親情,為什麼一定要死..害我老陳也「兩度」動容,虎目含悲…

 

高中第一天

 

 

 

辭修回憶錄(1)

 

民國68年(1979)
九月的某一天(?)是一個艷陽高照的日子,清早老爸騎摩托車載我到辭修,新生報到在此之前。我從未到過辭修,事實上我也從未認識任何辭修人。我唯一見過的
辭修學生,是在南門國中辭修入學考時見到的監考學生。雖然“謠傳”辭修是軍事管理,我當時只是感到陌生及因陌生而來的一絲不安。老爸並沒有多做停留,我也
不覺得他需要。…..

 

月亮錯覺 Moon Illusion

星期五原本打算吃完午餐就驅車西行,到三角洲州例大學跟家人會合。他們星期四早上就先去了那參加游泳比賽了。可是公司的事一下擱不開,還是拖到快六點才下班。既然已經晚了就慢慢來,確定該帶的都帶了,該關的也都關了,這樣一來離開家時已經是晚上八點半了。

 

我去的路線就是從圖中A點到B點,全程163公里, 除了頭尾部份,中間大段路都是在非常鄉下的地區經過。這段西行的路是在一大片平原上駛過, 兩旁都是棉花田, 常常在筆直的雙線道上只有我這一部車。

 

我聽著Pirates of Caribbean的音樂, 腦中浮現的不是電影中的情節,反而都是公司中的麻煩事。一直到換上「凡人二重唱」的歌,才從那惱人的思緒中跳出。開始注意到在前方的月亮,窄窄的上弦月, 那麼的貼近地平線, 顯得非常的大。(我現在知道那是種錯覺了)

 

凡人的歌總是讓人有種思舊的感覺,我想到剛開完的同學會,我們該做的事,小時候的事,還有在醫院中的振英 …我們這一班。「我們這一班」– 小時候國語日報上常出現的文章題目,我胡亂想著, 如果寫我們這一班, 要怎麼寫呢?

 

 

 

GOOGLE上找來的圖片, 月亮在靠近地平線是顯得特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