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戰士 Weekend Warriors

養了兩隻小狗

小狗到了半夜一有甚麼風吹草動就叫個不停

往往居高臨下對著鄰居屋子叫

吵的人睡不著

只好蓋個圍牆 晚上可以把牠們圈住

最後一張照片本打算模仿有名的 American Gothic

因為年齡不符 決定擺個007 pose

http://en.wikipedia.org/wiki/American_Gothic

曹劌論戰

前兩天翻書翻到”曹劌論戰” 中有一句話:”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想是對政客們的鄙視自古已然.
今天決定找下”曹劌論戰”全文,貼出讓大家溫故一下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 战于长勺。戰於長勺。 公将鼓之。公將鼓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劌曰:「未可。」齊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劌曰:「可矣!」齊師敗績。 公将驰之。公將馳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问其故。既克,公問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

[翻譯]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出兵应 战,曹刿请求见庄公。他的乡里人说:“做大官的人会谋划这件事, 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做大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于是他入朝拜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去同齐国作战?庄公答道;“衣食 一类用来安身的物品,我不敢独自享用,必定要分一些给别人。”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没有遍及每个民众,他们不会跟从您去作 战的。”庄公说;“祭花用的牲畜、宝玉和丝绸,我不敢夸大,一定要忠实诚信。”曹刿答道:“这种小信不足以使鬼神信任,鬼神 是不会赐福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官司案件,虽然不能—一明禀,也一定要处理得合乎情理。”曹刿说;“这是尽心尽力为民 办事的表现,可以凭这个同齐国打仗。打仗的时候,请让我跟您 一同去。”   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同齐军交战。庄公正想击鼓进兵,曹刿说:“不行。”齐军已经击了三通鼓。曹刿说:“ 出兵了。”齐军被打得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击。”曹刿说“还不行。”他下了车,察看齐军车轮的印迹,然后登上车,扶着车轼瞭嗏望齐军,说:“可以追击 了。”于是开始追击齐军。   鲁军打了胜仗之后,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判回答说:“打仗凭的全是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 鼓时勇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时勇气便耗尽了。敌方的勇气耗尽时,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会取胜。大国用兵作战难以预测, 我担心他们设兵埋伏。后来,我看出他们的车轮印很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才去追击他们。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除夕夜

除夕夜

本地中國餐廳老闆邀請幾個家庭一起過節

老闆親自下廚 菜色豐富
Image013.jpg   Image014.jpg

辭修回憶錄(1)

民國68年(1979)九月的某一天(?)是一個艷陽高照的日子,清早老爸騎摩托車載我到辭修,新生報到在此之前。我從未到過辭修,事實上我也從未認識任何辭修人。我唯一見過的辭修學生,是在南門國中辭修入學考時見到的監考學生。雖然“謠傳”辭修是軍事管理,我當時只是感到陌生及因陌生而來的一絲不安。老爸並沒有多做停留,我也不覺得他需要。

  接下來所發生可說一片空白,只記得大約十點多時,開始排隊“服裝儀容”檢查,檢查重點“頭髮”!記得當時負責檢查的是陳教官,只要是頸後頭發沒有剃青的一律不合格,偏偏我自作聰明,前一天理髮時,心想讀高中了,頭髮應該可以略長,於是跟理髮師說,頸後理三分即可,不需見青。不例外,我的頭髮不合格。

你想不合格能怎麼辦?很簡單,去理髮啊!去哪裡?如果有人說辭修現在是在郊區,鄉下,你可想像當年的橫溪,我回想老爸載我來的路上,學校附近見到的都是農田,哪來的理髮店啊!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頭發不合格,只知道很多,(當年入學有8個男生班)。我從圖書館(報到處)走出後,心想,早上從橫溪方向來沒看到店面,出了校門到了路口,決定向左邊去找試試看,沿路上只見其他新生也朝同一方向走去,大家像螞蟻依樣一個接一個走, 數百公尺後,見大家轉到右邊的一條巷子裡去,就跟了進去。只見巷底有一間“家庭理髮”,不但裡面滿滿是人,外面站的也都是人,我想完蛋了,這不曉得還要等多久,左右也是閑著,我就與一位新生聊天,他就是我第一個認識的辭修同學──馮。過了一會,一對中年夫婦出現與馮講話,原來父母親都還沒走啊!我心裡這樣想著,馮伯父提議到街上找找其他理髮店,不要留在那裡等,馮伯母說走吧!坐我們車一起去,我想這下可遇見救星了,馮伯父帶路,走去停車的地方,到那一看,哇!是台賓士大轎車,可是怎麼另外還有一個馮伯父也在那呢,疑惑很快就解決了,原來第二個馮伯父才是本尊,前一個是馮家的司機,(這種小說中的豪門情節,居然叫我遇上了)。在車上馮伯母問我是哪一班,我說是一年一班,巧的是馮也是一年一班,很快的,車子就要到橫溪了,在街旁有一間理髮店,馮伯父說就這吧!馮說:“不要,沒有冷氣。”我心想:“天啊!趕快理理回去完成報到手續吧!”可是在那情況下,這話輪不到我說,我們繼續找下一間理髮店,車開到橫溪了,橫溪街上恰巧有一間理發店,看進去有些暗暗的,可確定的是也沒有冷氣!記不得是馮伯父還是馮伯母說,就這裡了吧,不要再找了,再找要到三峽去了。

  進了店裡,老板娘從店後面走出來,原來才買菜回來,還正在洗菜呢。老板與老板娘分“頭”並進,很快就理好了。馮伯母還為我出了理髮費。

  頭髮理了,趕快回去完成報告手續,領了印有我學號68025的帆布袋,裡面有著三年後要用的棉被,床墊等物,我背著布袋,依照分配到103寢室,那時已接近中午十二點了,進了寢室,見到大家床舖都要整理好了,我才剛到,心想可別再出什麼差錯,照說接下去,應去餐廳吃飯了,可是我對這段經過可說是完全空白,只記得午飯後又回到寢室,開始了第一次的午休時間。

草嶺潭劫後餘生補記

 

(本篇是接續草嶺潭劫後餘生記 , 我老爸的故事)

時間大約在上午8時左右(那時沒有手錶,有手錶也是泡水),仍濛濛細雨,如果好天氣,5月份6點鐘太陽就升起。(懸崖峭壁)在高山山頂上沒有路,要翻過幾個山頭,才可到水庫管理處(該單位是工程指導單位)。約在2~3小時後獲救人員陸陸續續到達水庫管理處,山上居民均來接待我們,送衣褲送吃的,直到下午3時後,山路搶通,吾等一行64人步行爬山,六時左右到太平國校。

該處是工兵大隊指揮部,指揮官就是營長陳得樂中校,在該指揮部內,我們連上尚有一位軍官暫__服務的,連指導員孫守一先生,(後來他外調警界)阿龍出生6個月後就到龍潭傘兵靈園後面獨立房子租住處來看我們,談到孫守一就回想一年前他對我說(40年),陳式堂你不可以當逃兵,那是要活埋的。再說就是逃掉了,到社會還是要當兵,如果將來有機會他設法介紹我到花建當員警,局長是他同學,他弟弟孫守信也在那裏,說真的那時候他為了職責,半真半假。我們在工程期間,有一次他跑到工地來看我,他曾說過陳式堂要是大水從山上沖下來,這批營地萬分危險,當時聽聽就算了,誰也沒有放在心裏,孫守一很能幹,很快調離工兵營,到團步兵營列指導員,以後我們一直是好朋友。

在太平國校沒有住幾天,部隊重新調動人事,我們改編第三連,進住梅山派出所,負責整建梅山公園,為殉難官兵建紀念碑,工程時間不到三個月,有4~5次在派出所內(我們住的地方)鬧營,原因這些罹難官兵骨灰火化後, 骨灰罈暫放在我們住的走道。後來我們買了紙香燒一燒,祭拜一下,並告訴罹難官兵我們為他們立碑,盼望他們在九泉下安心,從後一直到完成平安無事。11月份部隊調往嘉義大埔繼續做工,那時個孫守一仍在營部,由幹事代理指導員,孫先生交待幹事不要讓我參加工程工作,我在大埔山上除管理福利社外,還負責運糧,結算等工作(福利社沒有什麼貨,僅有罐頭等物品),施伯伯仍留守在鹽水,我每個月下山兩次,找施維銘算糧票,(那時候糧單)以及配貨。有一天晚上晚點名時,連上士兵和那位屈排集體打架,所謂冰凍三尺吧,終於爆發,屈排連夜逃下山,第二天報告營長派監查官調查,帶頭兩位班長被判刑,屈排長離開工兵營,最後孫立人出事,這一批幹訓班見習官很多受到連帶處分。

2007年的第一場小雪

昨夜下了今年的第一場小雪
早上起來小熊,小黑與鄰居的Ben照常逛大街

晚上回家要找出譚詠麟’2002年的第一場大雪’來聽
應景一下
2006-02-Image006.jpg 2006-02-Image007.jpg

舊相片

老媽寄來些舊相片,小時候看這張相片時從沒注意到,老爸後面站了一外國人!

 AtTheGate.jpg

(峨嵋三號演習, 琉球, 民國53年) 國防部史政檔案, 峨嵋三號演習文件

http://archive.mnd.gov.tw/index/idx_items.jsp?idx=00023507 

 


 ä½•守法伯伯, 他煮的菜超鹹的. 他非常幫助我們

 DSC02319.JPG


全家,大約攝民國54年底或55年初

 FamilyATTrainStation.jpg

草嶺潭劫後餘生記 — (中時部落格嚴選好文)

最近發現中華民國工兵論壇網站,讓我想分享一下: 從小就聽我老爸說過他草嶺潭劫後餘生的故事 民國四十年,老爸18歲才隨軍(被拉伕)來臺一年,與所屬工兵營在草嶺構工,不幸山洪暴發,七十四名官兵同時罹難,五十六人逃生.工兵連連長殉職, 隨後國防部立「梅嶺忠魂紀念碑記」「草嶺兵工殉難官兵墓誌碑」、「梅嶺忠魂」碑,紀念此一事件. 詳細碑文及相片可在此一網頁見到 http://www.ttvs.cy.edu.tw/kcc/928mei/ms.htm" 在此節錄部份碑文如下

戡亂軍興之四年,大軍由舟山會台灣。明年夏,我第七十五軍十六師工兵營,奉命從事於 太平至草嶺公路之通鑿,(…ç•¥…)以需時二閱月歷二十有七日而告成。觀者驚愕,聞者讚嘆。 驗收蕆事,分別返防。乃因紳民環請,復留第三連之兩排、第一連之一排,由連長李柏春 、副連長童清心領率整修另一坍方。適豪雨綿五晝夜,潭水激增,壩圮石傾,吞然湧潰; 一億立方公尺之洪水,一瀉而下。未逾時,即達營門,瞬息間,夷駐地為澤國。官兵百三 十人,僅五十六人倖獲生還;餘七十有四人,卒葬身洪濤,壯烈死難,時民國四十年五月 十八日正黎明也。當浸瀰漫時,夜黑暴風雨,呼救不相聞;連長李柏春素諳水性,不事泳 逃,從容指揮部屬避難;同仁亦能搶護武器,不圖先免。柏春見事無可為,始自戕以殉職 。下士張冬夢本已攀木離險,因回救上士鄧友波,己身竟埋巨浪。其臨難不苟、捨身成仁 ,均足以光日月,嗚呼壯哉!(下略)

以下是我老爸記下他個人生死一線間的故事, 是為正文, 並作以上碑文補充 第一頁 第二頁 第三頁 第四頁

民國39年5月16我們被75軍16師工兵營以協助部隊移防理由拉伕上船。(被騙的)上船後換上軍裝冒名頂缺,從(浙江)定海到臺灣航程三天三夜,第四天上高雄碼頭,有大批學生歡迎,每人發麵包一個香蕉兩只,從碼頭行軍到高雄車站,搭上運煤火車至西螺國校,作為期兩個月新兵訓練。

九月間部隊移防至台南佳裏,修建陣地堡濠溝,以防敵人來犯。兩個月後,部隊移至鹽水國校,不久工兵營奉命擔任草嶺潭兵工建設,從太平開路至草嶺潭,全長十幾公裏,草嶺潭水庫有一億伍千萬立方公尺水,擔任俢建工程部隊共800餘人,除工兵營外,尚有其他單位加入,總指揮官是工兵營陳得粱中校,我們第三建,連長浙江東陽人李柏春少校.在上山前他中到愛國獎劵5萬元,最高20萬,當時5萬元可以買青埔(註:現高鐵桃園站)房子5-10棟,連長對我們這批青少年很好尤其照顧我,不參加工兵爆破等危險工作,要我經管工兵器材.隊上官兵不分晝夜趕工,終於在41年4月底完工,連長奉命留守工地,計全連官兵122人.等待臺灣省政府來驗收交接,(你記着施伯伯他當時留守 鹽水擔任文書上士)

誰知從5月1日起每天雨下得不停,直到5月18日早晨,洪水沖進營房,能住800人得營房全是竹子茅草克難營房,其他部隊完工後均已開往他處,僅有我們這一連留守,在這兩週內每到深夜,均有白髮老人岀入營房,敲打竹床,有一位醫官他原留守在鹽水國校,軍醫官編製在營部,誰知他和我們第三連副連長,同時愛上鹽水國校工友,怕兩人爭風吃醋岀事,于是在五月一日調到山上和我們住在一起,在岀事前兩天晚上,他向我們連長說,在他睡的地方,到深夜有白髮老人來叫他起床(800多人的茅草克難營房含廚房庫房是很多棟)連長告訴他別怕,借你一支手槍壓在枕頭下,鬼不敢來打擾你。

16日晚上連長也覺得怕,17日晚上就要我和一位盧文書上士睡在他的前間房子做伴,事后檢討凡見到、聽到靈異的官兵均罹難。再提示草嶺潭是天然形成,如同石門水庫,左右兩側均是高山,無人能上得去,平時猴子成群在玩耍,高山兩側均有5-6公寬深溪,假日我們去捉蝦魚,有兩側溪溝中間就是盆地,克難營房就搭在這盆地上。     

5.18日起床哨是05:30,6點點名,因從5月1日起一直大雨不停,早上無法集點名,均改擦武器保養,我和文書上士洗好臉已是5:45,此時營房已進水,我倆報告連長,他即刻起床找值星官,等他找到值星官(排長見習官屈xx為孫立人軍訓班學生)已及時太晚,大水已接近膝蓋,連長非常生氣,指責值星官為何不早報告他,拿手槍指着他,他以為連長要開槍,拚了一死往急流的溪溝逃去,隨急水沖走,他命很大,在溪溝間抓住一樹枝爬到另一山頭,不過他逃的二至三分鐘內僅有急水往下沖,並無大浪,他當時很清楚,我們沒有生存機會,他從山頂往下看得很清楚。隨后他跑到嘉義軍部,說自己拚了九死一生前來報信,獲得軍長嘉許及記功,后來  13位軍官全部罹難,小兵無管道申訴,屈員說了就是真的。      

再談我們等待盆地上官兵,想架橋,對面無人協助,丟繩索鈎不到樹枝,唯一希望水庫缺口不要再加大,事實卻相反,山上缺口愈開愈大,那就是山崩,洪水快速沖下山來,情況如同萬馬飛騰,所有克難營房全倒,大家橫竪求生無望,連長很好,要我們抱住公文箱,並命令所有官兵把武器以大背式姿勢擕帶(請問美國陳排長什么叫大背式)武器是軍人生命,人在槍在,人死槍丟,別無選擇。在此緊要關頭,奇蹟岀現,洪水被下面小山頭擋住去路,形成大海回流,把所有倒塌的克難營房竹子毛茅,回成一團,忽上忽下.一高一低有5樓高度之差,我們部隊官兵站在盆地最高位置,水已胸部接近竹靶,如果能爬上竹靶,大浪打來可以到山腰,求生就有機會,當時我回想小時候有人說,落海或落河第一步脫了鞋子,水鬼不再找你,我脫了鞋,不管武器是第二生命,我把它丟掉,穿着背心短褲,往竹排爬,有一位老鄉已爬到竹排上,順手拉我一把,此時大浪迅速打來,竹排很快升高到山腰,我倆人同時抓住樹枝,也有一位老兵他已抓住樹枝,但中心未站穩,回頭拉另一位老兵,結果被拉的爬上來,拉他的老兵掉下去。時間從6時開始,到6時40分就結束,1億5仟立方尺水沖乾,你想速度好快,罹難74人獲救64人,在梅山立有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