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信

旭龍:

聆聽三方會談之後,感慨甚多,或許是年歲已老,對於往事較易觸情吧.
見到你們離開高中生捱已廿餘載的人,仍能引用正氣歌暢談無礙,
對於此時台灣去中國化的文化斲喪,有著極大的諷刺與對比,你們讓我
深感佩服,並也感受到諸君對於身為中國人的文化執著.同時也讓我對於
國文教學的熱誠將是一股最大的助力與動力.另外,提供一些資料給汝
曹參考之
.

一,文天祥死後衣帶上遺言: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二,百沴自避易.
三,吾最欣賞其詩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臧正一筆

“及義小站”站主, 及”老臧”老師的真實身份至此已完全揭露了. 老師, 何須言老?

及義小站

我們是一群辭修高中同學, 畢業後前十年雖然常保連絡,但隨著年紀增長,學業及工作將每人推到了不同時空. 大陸/美國/加拿大/德國, 不再只是地理名詞,而是工作與生活的地方. 2002一老同學過世,又將我們在這電子世界聚在一起. 多年來少人共享的記憶, 遂有了新頻道. 我們設立了一個Mailing list(就稱它”1982″ — 高中畢業的那年)來分享新的訊息.

我們同班/同校一至三年不等, “è¾­ä¿®”是我們共同的學校,”老臧”是我們共同的國文老師, “言不及義”是他罵我們的話, 為了紀念那段難忘的歲月,且將這”部落格”稱為”及義小站“. 至此:

  • 聚義廳—梁山泊好漢大碗酒大塊肉的地方
  • 講義雜誌—主張一篇文章就可能改變你的一生
  • 及義小站—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又在言不及義…

讀過講義雜誌吧, 每期皆有一插頁文章都提到雜誌源由: 一群建中同學在畢業二十多年後(1985)所創辦. 當年高一的導師也成了雜誌社的最高顧問. 雜誌並以導師先祖所辦私塾”講義堂”命名.

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論語述而第七>> 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本日不談笑

台北榮民總醫院今天發表新聞稿,總統府資政、前行政院孫院長運璿先生,因急性心肌梗塞併發急性心臟衰竭及敗血性休克,雖經醫師全力救治,仍不幸於九十五年二月十五日零時三十三分病逝於台北榮總,距生於民國二年享年九十三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3166669.shtml

陳誠一頓餃子 孫把終身賣給台灣


記者李祖舜/台北報導

總統府資政孫運璿早年曾應世界銀行之邀,前往西非奈及利亞協助興建大電廠。多年後孫運璿曾主動透露一段祕辛,表示因為與已故閣揆陳誠有一段「官邸水餃」之約,所以即使世銀力邀他多留兩年,孫還是如期返國,展露了他重然諾的一面。

孫運璿事後在談及這段陳誠刻意栽培他的歷史時,還曾強調他就是因為吃了陳副總統一頓山東餃子,「我就把終身賣給台灣了」。

孫運璿前些年曾出席一場紀念陳誠百年誕辰的口述歷史座談會時提到,在他擔任台電總經理時,有一天陳誠邀他去官邸,陳提及世銀代表有意向政府借調他去奈及利亞興建大電廠,結果陳誠聽說他是北方人,就請自己的太太煮了兩碗水餃給他吃。

孫運璿說,當時陳誠問他為什麼要到非洲,他坦率地對陳報告:「院長,我跟你老實講,我太窮,我受不了,我家人太多,薪水不夠,母親生病,我沒有辦法再養她,我再做下去,越做母親的年紀愈老,越會有病痛,我很想改善生活」。

當時陳誠聽了孫運璿的話,還主動表示要為孫加薪,要他不要去非洲,結果孫運璿卻說,「院長,你不能為我加薪,我一人加薪,那我的同事怎麼辦?」。

當時陳誠要求孫運璿任務結束一定要回國,孫當下立刻說:「我今天吃了 你一頓 餃子,我答應你,三年期滿我一定回來。」結果,外調三年期滿,世銀果然要求他再留兩年,但孫運璿回說即使世銀再給他加倍薪水,他也不幹,堅持回國。在他返 國後,陳誠就把他介紹給蔣中正與蔣經國父子,不久後孫運璿就被發表為交通部長,展開了他的政壇生涯。

http://www.tsshs.tpc.edu.tw/new_tsz/school/school_content.htm

本校創辦人陳履安先生秉承 陳故副總統辭修先生獎掖後進作育英才之夙
志,倡議創辦一所完全住校之學府,旋即
商得陳誠先生獎學基金會董事會之贊助,暨各界之捐輸,遂於六十年三月進行建校事宜,擇定現址,興建校舍,命名為辭修高級中學。

既而籌組董事會,恭推陳譚祥女士為首任董事長,聘楊光華先生為校長,
六十年八月第一屆招生七班。七十年六月第四屆董事會改選,陳曹倩女士為繼任董事長,八十二年十二月第八屆董事會改選,推陳履慶先生為現任董事長。七十三年六月楊校長轉任公職,董事會聘薛德愍先生為繼任校長。八十四年
七月薛校長退休,董事會聘請邱億明先生為繼任校長。八十九年七月邱校長退休,董事會聘請戴曉影女士為現任校長。

岱山島

我父親也是岱山島人,民國三十九年時十七歲,被”拉民伕”來臺.有一天我也要寫出他的故事

以下故事取自聯合報
來源: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3160388.shtml

【記者蔡惠萍/台北報導】

老兵返鄉運動催生者之一的姜思章,一九五○年上學途中在老家浙江省舟山群島的岱山島,來不及向父母拜別,就被國民黨大撤退時強拉入伍來到台灣,當時,他差四個月才滿十四歲。

早在兩岸開放探親的前五年,姜思章就突破重重禁令,在離家卅二年後,見到猶在老家苦苦等候兒子的雙親。

姜思章來台不久,就在台灣報紙上看到父親登的尋人啟事,當時兩岸信件尚可流通,他按著廣告留下的地址寄回家書,父母才知他去了台灣。不久後,台灣政府嚴格限制與對岸交往,關上大門後,他只能透過第三地與家鄉連絡。

但是想家的念頭日益澎湃。一九八一年,當時競選台北市議員的康水木受他之託,在政見發表會中首次公開要求政府應准許老兵返鄉探親,但受限於當時政治氣氛依舊高壓,因此未成氣候。

姜思章下定決心不再等待。透過大陸親友的牽線下,結識一位願意伸出援手與其母同姓的男子,對方佯稱是姜思章的舅舅,為他向港府申請香港居民身分證,讓他得以以「香港居民」的身分向台灣政府以「回鄉」名義申請出境,踏出返鄉的第一步。

一九八二年,姜思章抱著激動與忐忑的心情坐上前往香港的班機。一下飛機,見到了素未謀面的「舅舅」,立刻前往中國旅行社辦理入境大陸的「回鄉證」。當他進了中國旅行社的大樓,職員得知他來自台灣,立刻低聲要他到地下室,原來,國民黨政府在對面大樓安排特務日夜監視。

歷經百般周折,他終於在上海搭上開往舟山群島的船班。幾個小時的船 程,他卻 一刻也坐不住。當他看到既熟悉又陌生的舟山群島映入眼簾,似夢又真,眼前一片模糊。一下船,他看到分離了卅多年老母親及妹妹就站在碼頭的柵欄外等候著,顧 不得身旁擁擠的遊客,他當場就嚎啕大哭起來,因激動而癱軟的雙腳讓他幾乎是連滾帶爬撲倒在老母親跟前。

姜思章一踏進老家,發現老家的院落早已坐滿了聞風而至的村民,當時返鄉探親仍是禁忌,就連音訊都難得,因此,大家紛紛帶著在台灣親人的照片、地址、家書,託他幫助轉信、找人,一張張熱切又痛苦的臉孔深深地揪著他的心。